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4-25
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終產物,作為碳源和信號分子,為腫瘤發展提供代謝、微環境和免疫基礎。最近,乳酸被重新定義為表觀遺傳學的標志,通過組蛋白修飾實現免疫重塑和腫瘤進展。然而,大多數非表觀遺傳蛋白的乳酸化及其功能尚未被充分研究。先天免疫系統通過多個模塊組成的信號級聯反應來響應入侵或細胞損傷。乳酸通過直接與MAVS結合抑制RLR信號轉導,但乳酸對先天免疫反應的胞質DNA感應的影響尚不清楚。cGAS被鑒定為感知胞質DNA并觸發先天免疫反應的關鍵酶,其活性和蛋白穩定性受翻譯后修飾的調節。泛素...
4-25
?研究背景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WHOIV級腦部惡性腫瘤。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膠質瘤在治療過程中可能表現出從新生腫瘤到老化腫瘤的演變趨勢,提示細胞衰老可能在GBM治療中發揮作用。然而,細胞衰老在腫瘤中的作用復雜,一方面可能抑制腫瘤,另一方面可能通過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促進腫瘤復發和抗藥性。細胞衰老(Senescence)是一種細胞周期停滯狀態,通常被認為具有抗腫瘤作用。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放療和化療可...
4-17
研究背景鐵死亡(Ferroptosis)是一種由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驅動的調節性細胞死亡形式,近年來被證實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特別是在腫瘤領域。鐵死亡的調控涉及多個因素,其中NRF2是一個關鍵的轉錄共激活因子,通過調控其靶基因(如GPX4)來抑制鐵死亡。此外,CLDN6(緊密連接蛋白6)作為一種重要的腫瘤抑制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達下調,且與鐵死亡的關聯尚未明確。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CLDN6與鐵死亡之間的聯系,并揭示其在乳腺癌中的潛在調控機制,以期為乳腺癌的預后預測和治...
4-17
真核細胞中的蛋白質翻譯加工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信號肽引導的內質網-高爾基體途徑,即分泌途徑,另一條是游離核糖體途徑。前者包括分泌蛋白、膜蛋白和溶酶體蛋白,后者主要是胞漿蛋白、核蛋白和一些細胞器蛋白。分泌途徑的翻譯主要在內質網完成,而另一條途徑是在游離核糖體上完成翻譯,然后被特異定位標簽引導進入線粒體、葉綠體、過氧化物酶體及細胞核等處,沒有標簽的就留在胞漿。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以兩名色列和一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從此拉開了研究生物體泛素化...
4-17
瑞士卷技術有助于完整的腸或結腸切片進行組織學評估,區分腸道結構特征;進而定量測量腸道炎癥和腫瘤。這種技術非常適合于綜合評估腸上皮的組織病理學和分子特征。1.麻醉C57BL/6小鼠。2.切開腹部皮膚和肌肉,暴露腹腔。3.鑒定盲腸和回腸,在盲腸上部取回腸一段,確認好遠側端和近側端。4.剪開回腸,用蘸生理鹽水的棉簽去除腸內容物。5.用眼科鑷,從回腸的遠側端向近側端折疊。6.用4號針頭固定折疊后的回腸。7.折疊后的回腸放到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8.24h后,用自動脫水機脫水,然后石蠟...
4-1
《TheepitranscriptionalfactorPCIF1orchestratesCD8+Tcellferroptosisandactivationtocontrolantitumorimmunity》是2025年發表在《NatureImmunology》上的一篇文章,PCIF1是一種表觀轉錄因子,通過調控RNA的m6Am修飾,在CD8+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發揮關鍵作用。研究發現,PCIF1在CD8+T細胞中具有抑制性作用,其缺失能夠增強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提...
4-1
【研究背景:肝臟再生的“謎題”】肝臟是人體wei一具有強大再生能力的器官,即使切除70%,也能在幾周內恢復如初。但這一過程如何精準調控?哪些細胞和分子在幕后“指揮”?長期以來,科學界對肝臟再生的機制存在爭議。傳統觀點認為,肝臟中的“干細胞樣”細胞(如中央靜脈周圍的zone3肝細胞)是再生的主力軍。但最新研究發現,中央靜脈附近的肝細胞通過釋放谷氨酸,竟然能遠程“指揮”另一種免疫細胞——巨噬細胞,成為肝臟修復的“核心引擎”。這項研究由西班牙國立癌癥研究中心團隊完成,成果發表于《自...